完全竞争市场述评
2020-12-24 17:30:33 来源: 佚名
点击:0次
评论(0)
宋科然1,钱筝筝2
(1.花旗银行,美国 佛罗里达33547;2.佛罗里达国际大学,美国佛 罗里达33199)
[摘要]完全竞争市场是西方经济学理论中描述的“完美的市场”。完全竞争市场使用一些假设条件理想化市场环境,从而使市场这种机制具有完备的调控能力,使生产、消费,以及各种资源的分配处于最有效的状态。然而,也正是因为这些假设条件,完全竞争市场在真实的经济环境中很难实现。文章先简要地描述完全竞争市场,然后在现实基础上对其进行评价。
[关键词]完全竞争市场;完全竞争行业;市场信息
[DOI]10.13939/j.cnki.zgsc.2017.30.015
1 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简述
完全竞争市场是这样一种市场形态:所有经济主体都具有相同和充分的信息,各种要素可在行业内完全自由地流动,在既定的市场价格下,有为数众多的生产者生产和销售完全同质的商品,以及众多的消费者按照既定的价格购买全部商品。该理论框架包括如下部分。
1.1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状况
在完全竞争市场(以下简称“市场”)中,所有生产者的总供给和所有消费者的总需求共同作用形成了市场的均衡产量和价格,厂商只能按照这个价格去实现它的份额,因而单个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1.2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状况
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有三个内涵:一是按一定的价格出售一定量产品时所获得的全部收益,即总收益TR;二是平均在每单位商品销售中所获得的收益,即平均收益AR;三是在增加一单位商品销售中所获得的总收益的增加,即边际收益MR。由于总收益TR=P×Q,则平均收益AR=(TR/Q)=[(P×Q)/Q]= P,边际收益MR=(⊿TR/⊿Q),或MR=(dTR/dQ)=P,说明完全竞争厂商的平均收益与边际收益曲线是和其需求曲线重合的。
1.3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短期内厂商生产规模固定且行业内厂商数目固定,因此只能通过调节产量来达到MR=MC的均衡条件。在这个条件下,不同的价格水平与厂商的成本形成五种关系,即P>AC,P=AC,AC>P>AVC,P=AVC,AVC>P。其中,AC是平均成本,AVC是平均可变成本。在五种情况下,通过MR=MC来确定出均衡的产量,并通过收益与成本的比较分析出厂商的盈亏状况。如图1所示。
厂商的规模既定于成本AVC、AC和SMC(短期边际成本),与不同市场情况下的边际收益曲线相交于E1,E2,…,E5等五个均衡点,且由于MR=AR,因此五处的盈亏状况为E1处盈利(AR1>AC),E2处收支相抵(AR2=AC),E3处亏损但继续生产(AC>AR3>AVC),E4处及以下停止营业(AR4=AVC,AVC>AR5)。
1.4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由上一点可以看出,在每一个价格P>AVC时,厂商会提供一个产量Q,也就是说,一个价格对应了一个供给量,这正好是供给曲线的定义。因此,SMC曲线上高于AVC的部分即位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1.5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在长期内,厂商可以调整全部要素,甚至进出一个行业来实现利润最大化,这种调整一直要持续到在既定的市场价格下,单个厂商的利润为零时。初始价格为P1,厂商根据LMC=MR的条件确定了均衡点E1。显然E1处厂商盈利(AR>LAC),则会吸引其他厂商进入该行业,于是供给增加,均衡价格下降,直到Pe等于LAC的最低处,利润为零,厂商达到长期均衡。如图2所示。
1.6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完全竞争行业中按照要素价格对成本的影响将其分为成本不变行业、成本递增行业和成本递减行业。成本不变行业的厂商在需求变化时调整自己的产量而不改变成本函数,因而长期供给曲线是水平的。成本递增行业的厂商在需求变化时调整产量,会使成本和产量发生同向变化,因而长期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而成本递减行业则相反。
2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简评
(1)完全竞争市场在供给和需求、生产论和成本论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模型的建立,勾勒了一个理想的市场形态。
①运用对该市场形态的假定,建立了市场内部各变量的关系。厂商的利润与收益和成本紧密相关,而厂商的收益与商品的价格和销售量紧密相关,这就使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和需求、供给等基本知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具有逻辑上的严密性。在这类市场中,产品和要素可以完全自由流动以获取最合理的价格和报酬。厂商作为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只能面对一条水平的需求曲线,因为它不能也没有必要改变这一价格水平。进而由水平的需求曲线,使厂商的平均收益、边际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重合,这三条合一的曲线再和厂商的成本曲线相互作用而均衡。在短期中,厂商的均衡得到了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于是形成了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而在长期中,厂商的均衡影响着行业的总供给量,根据行业对要素的需求状况、生产技术状况和企业管理状况得到了行业内市场价格和总供给量的关系,从而得出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同时,由于供给曲线上的每一个点,都是厂商在MR=MC的条件下确定的,因此,供给曲线不仅说明了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关系,更表明了这些供给量都是既定市场条件下的最优要素组合。
②完全竞争市场在均衡过程中,能够使市场价格降到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因而是富有效率的。对于生产者来说,生产是否有效率取决于其是否以最节约的方式去配置稀缺资源。生产者根据MR=MC的原则来确定最优产量,在短期内厂商规模固定,只能根据现有成本函数来决定最优产品组合,并可能出现盈利、不盈不亏或亏损等结果(当然盈利时是最大盈利,亏损时是最小亏损)。而在长期内由于市场中要素的完全流动性和厂商可以自由进出行业,均衡的结果最终使厂商不盈不亏,因为它的最优组合点恰好处在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处,即市场价格处于长期平均成本的最低点。此时,长期均衡条件MR=P=SAC=SMC=LAC=LMC全部实现了。通过信息的交互与市场的调节,使厂商在最优要素组合的同时以最低的价格(LAC的最低点)去生产,因而生产是富有效率的。而对于消费者,他们购买商品时是按照最低的价格购买,因此消费者剩余也达到最大,即消费者福利最大化。由此可见完全竞争市场迫使厂商以最节约的方式和按消费者最满意的方式使用了稀缺资源。因而完全竞争市场是四种市场形态中最富有效率的。
③完全竞争市场中所应用的一些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也是其他市场形态进行分析的基础。在其他市场形态中,厂商对价格有或多或少的控制力,因此其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而收益曲线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厂商同样需要根据MR=MC的原则来确定最优产量,而无论MR曲线是水平的还是倾斜的,并以此达到短期和长期的均衡,然后再观察均衡时厂商面对的价格和其利润状况,来判断市场效率问题。由此,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作为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2)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的分析十分精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①“完全竞争”之“竞争”和其他市场理论中的“竞争”所指不同。美国传统词典中对竞争的解释如下“Rivalry between two or more businesses striving for the same customer or market”,即“两个或多个商人之间为了夺取同一消费者或市场的竞争”。也就是说,不完全竞争市场中的“竞争”才富有竞争的意味,而完全竞争市场恰恰一点也不“竞争”。这种命名方式前后矛盾。这一状况的形成或许有其历史沿袭,或许因为西方经济学本就是集各家之所成,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了一百多年的理论体系,在逻辑上应当是十分严密的,它所定义的基本概念,应当有不容置疑的确定性。
②完全竞争市场确实是一个理想的市场,而且理想的在现实中难以存在。综观世界各地现有市场形态,根本无法找到一个切实的完全竞争市场。就一国来说,信息的完全性从技术的角度看,也许会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得到解决,产品的同质性也是可以达到的,而受到地域、交通和政策法规的限制时,要素是不能完全自由流动的,更加之市场中也没有足够多的、符合条件的买方和卖方以保证任何人对价格都没有控制力。最后一个假设的成立与否对这一理论尤为重要,因为它关系到生产者面对的需求曲线及其后所有分析的基础是否合理。因而,西方经济学分析各部分中都存在的“假设”,在此又成为一个重要的可疑点。
③该理论在多大的程度上能指导实践,是令人怀疑的。分析中使用的均衡条件MR=MC及其确定最优产量的方法,在现实中是难以运用的。生产者往往是根据上一个生产周期的市场和销售状况来确定本期内的生产量,因为他们很难确定自己的成本函数,因而也就不能通过MR=MC的条件来确定最优产量。
总之,完全竞争市场理论是一个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它作为市场论的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任何理论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尚存在某些不足,在研究和应用这一理论时要注意这些条件和不足。